今年以来,酒泉市聚焦医保服务与治理关键环节,通过服务延伸、结算提速和技术赋能三大举措,加快构建便捷、高效、安全的医保服务新体系,有效提升医保经办效率与群众满意度。
一是推动服务下沉,实现医保事项“就近办”。在全市就诊量较大的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统一设立了“医保驻医院服务站”,将异地就医备案、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等19项高频业务前移至医疗一线,实现了医保医疗“双联动”,从源头上解决了群众看病报销两头跑的问题。自去年8月运行以来,累计服务37.7万余人次,办结业务43.3万余件,相关经验被《中国医疗保险》杂志刊发,形成可推广的“酒泉经验”。
二是推行即时结算,实现医保基金“次日达”。自9月1日起全面推行医保与医院即时结算,将医保结算周期从原来的平均30天压缩至24小时内,极大缓解了医疗机构的资金周转压力。目前,已为市内及区域协作医疗机构拨付医保基金312.5万元,其中,酒泉市医院拨付医保基金297.61万元;944部队医院拨付医保基金10.18万元;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拨付医保基金4.72万元,为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资金活力。
三是强化技术赋能,构筑基金“防火墙”。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基金拨付内控管理,通过实行最小权限管理、岗位不相容分离和操作行为全流程追溯,实现对基金使用过程的精准监管。目前已将42项经办业务按照最小操作单元分解为1031个功能节点,在系统中全部完成权限配置,并在支付环节建立严密的“申请-审核-审批-支付”不相容岗位控制体系,确保基金拨付“流水作业、相互衔接、岗位分离、全程受控”,有效防范基金拨付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