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保障国家集采药品上市后全生命周期安全,推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高质量发展,持续提升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,同时提高报告发现、上报、风险防控及应急处置能力,巴彦淖尔市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不断优化创新工作方式,通过多项举措强化落实,取得良好成效。
一、专题授课答疑,强化专业能力
依据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评估指导意见》要求,针对当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存在的问题,结合实际案例开展专题讲解。现场为参会人员提供技术咨询与辅导,进一步提升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,为规范报告填报奠定基础。
二、推进重点项目,共享经验促提升
开展内蒙古自治区国家集采药品上市后不良反应重点监测推进工作。分享先进医疗机构的工作经验,结合项目承担单位的工作进展部署下一步任务。通过推动8个重点监测品种所涉及的影像科、肿瘤科及抗菌药物使用频次较高科室联动协作,提升医疗机构监测能力,促进工作成果转化。在提高报告质量与数量的同时,带动其他医疗机构共同进步,形成整体提升格局。
三、开展质量评估,精准查找不足
组织临河区18家医疗机构的30余名专家,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评估工作。对250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,从规范性、完整性两大维度,针对23个具体项目进行评价,统一讲解评分规则与细节要求,对每一项易错环节开展现场一对一指导,帮助工作人员精准掌握报告填写规范,最终平均得分89.29分。评估结束后,深入分析质量评估结果及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,针对性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,助力巴彦淖尔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整体提升。